一直以来,国外媒体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是铁面无私的形象。想要和他们搞好关系基本上没有可能。
与国内媒体相比,国外媒体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多强调客观平衡,比较少受人情影响;写好的稿子不给采访对象审:事先一般不提供问题,只提供采访的话题范围:与记者相比,编辑的决策权极大:驻外记者轮换频繁,负责领域多。当然,外媒与中国媒体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追逐重大新闻时记者都想做独家报道,都想成为行业专家,都想采访企业界大人物。外媒也有自己的弱点,比如刚来中国谁都不认识。而在与外媒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不要觉得自己弱势要
自信,相信自己绝对比对方强,气势上要占先。
2.对自己的公司、自己所在的行业有深刻的见解
比如你在电商公司,中国电商的发展绝对能给外国人上课:或者你从事的是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很强,从玩具到电子,再到装备工业,值得骄傲的话题有很多。
3.测试外媒是否对公司要传播的关键信息感兴趣
了解你的提法、你的角度、你的故事能否引起外媒的兴趣,以此来争取报道机会,或者对关键信息进行相应调整。
4.整理出企业的敏感信息
在与外媒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回避一些敏感信息, 比如跨境贸易、地区组织、气候变化、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
讲了上面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来说,你可以在与外媒见面前问自已几个问题:我有压倒一切的自信吗?我有什么出色的见解吗?我用什么故事和例子讲述公司的品牌公关主题?有什么敏感的事情要注意?
除此之外,与外媒打交道.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
在和外媒日常打交道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花费。通常情况下,外媒,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主流媒体,一般不会接受你为其承担机票、住宿等费用。
2.场合
这一点也与费用有关,与外媒打交道通常都是选择喝咖啡或吃午饭(lunch)一晚饭 ( dinner)对西方人来说太正式了。在美国,如果你请你追求的女孩吃晚饭,对方接受了,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3.后勤
要尽可能地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意细节。有一次,从英国来的一个知名编辑到我服务的公司采访,我们公司在上海张江,那天我们等了快一个小时也没有见到
人。原来该编辑是乘地铁赶来的,但是他对中国的地铁情况很不熟悉,结果浪费了很长时间。如果我能够提前考虑到这种情况,叮嘱其尽量打车来,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
回到本节开始的问题:和外媒搞好关系可能吗?答案是可能,只是你要设定期待值。外媒更多的是你的伙伴,不是朋友,你们互相利用,在为对方提供价值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价值。因此,不要害怕外媒,即使你所在的企业也许并不需要与外媒打交道,但是做品牌公关,了解外媒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你早晚会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