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优化方案
当前,网络舆情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与互动越来越频繁。
在社会公众情绪的催化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极易形成网络舆论危机。
在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情况下,网络舆情危机仍时有发生。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其衍生舆论危机呢?
这是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
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舆情危机的性质、程度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要明确政府机构在危机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确保各部门有一个统一、明确、规范的工作准则。
要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网络舆情处置体系是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对待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其衍生舆论危机进行处理时,要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即危机发生的地区、部门或者单位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关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机制。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及时回应”“主动引导”等基本原则。
“及时回应”就是要把公众的关切及时进行回应,把舆情和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公众知道真相;主动引导就是在处理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信息发布原则。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的应急处置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一”和“四个一”即:一条信息——一个口径;一个表态——一个声音;一次表态、一个说法、一点声音;一点回应。
三、注重信息公开透明
任何危机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网络舆情。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真相更加关心,也更容易被情绪所影响。
由于不同媒体、不同观点的意见会出现分歧,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这就需要信息公开透明。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采取各种方式回应媒体或公众提出的各种疑问和看法;同时,要将官方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布出来,避免谣言和误解;同时还要注意在处理舆论危机时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四、提高网络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网络舆情危机是由技术产生的危机,而不是技术本身产生的。
政府应加强信息网络与传媒技术、新媒体运营机制的研究,提高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强对舆情监测系统、危机处理系统等的建设,构建一个高效的预警与应对机制。
政府应重视网络舆情危机处置预案研究,将应急决策流程制度化。
提高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能力。
提升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其衍生舆论危机信息传播特点等知识掌握程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及其衍生舆情应对能力。
五、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
为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形成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应急管理体系,并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完善危机公关策略与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媒体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布事件进展情况和有关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主动了解公众对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建议;建立与公众沟通渠道及有效互动机制。
对于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来说,在建立健全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以及危机公关等制度体系后,还需要有一支精干高效且熟悉网络舆情处理流程及方式、具备一定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应急处置经验的舆情监测处置人员队伍和技术团队。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由监测指标设置与监测体系、智能分析与预警系统、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