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出现,为公关开辟了一片全新的“战场”。
网络的普及与快捷给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自由,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公关渠道,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各种公关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公关手段层出不穷,为这个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世界的虚拟和自由也滋生了诋毁、抹黑、造谣的土壤,这就是网络水军和网络暴力的先决条件。对于很多企业和品牌来说,公关事件在传播速度快、易受煽动的网络环境下,远比传统意义上要严重得多。
近几年来,企业的网络公关事件屡见不鲜,其中较为知名和典型的案例流传至今,成为众多公关企业的借鉴和反思。接下来,我们将回顾这些经典的、成功的、失败的网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从中获得的重要收获和思考。
案例一:“禁止王老吉”
王老吉封杀王老吉,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关营销案例。
2008年汶川地震,很多企业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借此机会提升品牌知名度,而王老吉也不例外,一出手就是一亿,在央视捐款晚会上获得了巨大的收视率和好评。随后,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点击量非常惊人,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帖子的大致内容就是“正话反说”,夸赞王老吉捐了一个亿的善举,以及“超市货架上绝不能出现王老吉”、“买王老吉凉茶”、“让王老吉凉茶卖不出去”。这种幽默诙谐的评论,让很多被标题气得不轻的人从中得到了乐趣,并自发地传播开来,提高了人们对王老吉的好感,从而带动了王老吉的销量。
这个案例和之前的《吃垮必胜客》差不多,都是用标题制造矛盾和噱头,吸引眼球,然后用新奇的内容吸引观众,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从王老吉成功的公关营销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吉首先是借着灾区的捐款,博得了大众的好感,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话题,通过内容来传播病毒,最后通过品牌的传播来增加销量,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营销方式。

网络危机公关案例品牌
案例二:“水源门”康师傅
相比于王老吉的成功,“水源门”事件中,康师傅就显得有些落寞了。
2008年7月,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网络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指称康师傅的“优质水源”其实就是自来水,这就意味着康师傅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大众。面对文章作者和广大消费者的质疑,康师傅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是刻意保持低调,只将“优质水源”这几个字从广告中删除,但这种态度并没有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反而让消费者更加怀疑康师傅。康师傅无奈之下,只能请第三方饮用水行业协会出面澄清,声称康师傅的矿物质水符合国家标准中的矿物质水的定义,但纯净水的来源并不能消除消费者对康师傅的“优质水源”的不满,所以消费者并没有原谅。
这件事让消费者失去了对康师傅水的信任,超过一半的网友失去了对康师傅矿物质水的信任,康师傅公司在饮用水市场上的努力也白费了。
通过这次网络公关的失败案例,可以看出康师傅确实做错了一些事情。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非常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来源可以说是食品安全的最敏感点。康师傅公司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一来公司处理问题的速度不够快,态度也不够诚恳,而且更换标语更是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之后的官方声明也证实了饮用水的品质与安全,但却忽略了消费者对此的另一种担忧,那就是虚假的宣传,所谓的“优质水源”,其实就是康师傅的“谎言”,而康师傅却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才让消费者失望,失去了信任。
案例三:蓝色光标“辞退门”
2018年,蓝色光标爆出了员工被辞退的丑闻,短短一天的时间,蓝色光标就解决了这件事,不得不说,蓝色光标的公关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其实就是蓝色光标内部公关事件引发的一场公关危机,起因是一位在蓝色光标工作了两年的员工在微信公众号上披露,公司多次逼迫他辞职,而且没有任何赔偿,作者还对蓝色光标大规模裁员提出了质疑。果不其然,这篇文章很快就被传得沸沸扬扬,网友们纷纷为蓝色光标鸣不平,要求蓝色光标给个说法。
到了下午,蓝色光标终于给出了解释,指出这只是一个案子。这个回答完全没有公关水平,显然无法说服公众。不过好在蓝标并没有忽视这件事,他立刻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向员工们解释了一下,然后又与作者进行了沟通,最终获得了作者的谅解,成功地将作者给删掉了。蓝光标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终于发布了一份有效的澄清声明,平息了这件事。
虽然开了个头,但蓝色光标的公关速度和手段还是让人刮目相看,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处理问题的决心和态度。态度很明确,也很友好,这说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公司的责任感,巩固了内部的关系,赢得了当事人和公众的谅解。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8107794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bjlfggcm@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