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舆论公关,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竞争对手恶意攻击、或重大突发事件等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公司或品牌遭受危机,从而消除影响,恢复形象。
一、当前企业所处的舆论环境
1、内忧外患
当前,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处在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同时也是内外舆论的高发期。内部人员对深化改革、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福利分配等问题,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对公司的重大决策也有错误认识;社会大众和各种媒介都对公司的社会形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的评价和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容易引起负面的影响。一旦发生,其影响将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2、放大效果
网络传播的便捷和扩大化,增加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发生。以往,由于舆论传播相对缓慢,渠道较少,因此,一些企业的舆情往往会被各种信息所遮蔽或冲淡,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舆情危机。然而,在新的网络媒介时代,哪怕是最微小的信息,都有可能被迅速地传播,并在网上被放大,最终酿成舆论危机。
3、非理性
网络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理的,这使得消极舆论更容易扩散。网络通信的隐蔽性特征是其传播者的情感倾向,甚至将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的平台。积极的舆论舆论往往被忽略,而消极的舆论却很容易被迅速的传播。
4、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介的传播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渠道单一,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常常难以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从而导致舆论失控。
二、企业社会舆论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1、对民意调查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比较困难
企业舆论的传播已经由口头传播向网络和手机网络的转变,传统的舆论监督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数据收集,实现对网络的全面监控。这将大大提高数据收集和监控的工作效率。在公众舆论之前,要做好防范;一旦出现社会舆论,就会发出警报。
2、数据不精确容易引起舆论的不满
要全面掌握有关舆论的各种信息,了解事件的缘由,追踪传播的源头,查找事实,把握主流舆论和网民的关注焦点。但是,现实中的困难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网民的诉求不统一,使得信息源不能为未来的舆情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信息的不精确会造成决策的不精确,不但会造成舆情的低效,还会引发舆论的激烈反应,引发二次舆情。
3、面对舆论的反应很慢
在舆论形成的早期阶段,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在发酵过程中做出反应,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舆论发酵的时候,他们还抱着一丝希望,选择了不回应。等到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最好的处理舆论的机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三、加强企业舆论监督的措施与途径
1、建立企业内部舆论监督机制
企业应把网络舆情管理作为日常工作,注重对公司的新闻、舆论的引导,对公司的形象进行监督。构建公司舆情管理队伍,根据公司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方案,将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主动出击,用真心解决危机
社会舆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征,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把握舆论的主动,才能使社会舆论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此外,要做到新闻真实性、敢于认错、直指网友关注的焦点、以诚恳的态度处理现实问题,是对消极舆论的有效遏制。
3、使用媒体监控数据的工具
帮助企业把握好品牌的口碑
24小时对网络公司的口碑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不良信息,系统将及时发出警告。不但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网络上的品牌舆论。必须在舆论还没有发酵之前,将其控制住。
对提高企业社会舆论工作的效能有一定的帮助
对公众舆论进行人工监控,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只能获取表层的信息。而舆论监控工具,则是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有效数据进行精确挖掘。在发布预警后,从传播源头、事件趋势、关键词统计、热门信息、网民观点、媒体观点占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新浪舆情通-关键词词云-全网收集的信息,根据相关程度和出现频率,将其作为词云。
新浪舆情通-新闻资讯,直击网友的情感,把握主流传媒的传播源头
新浪舆情通-网友意见比重-了解网民的关注焦点,为未来的舆论分析和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社会舆论监督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新浪舆情通,具有一流的资讯处理技术和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基于中文互联网大数据、新浪微博独家、海量数据,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为政企用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舆情监测,为其提供舆情预警、舆情大数据分析、舆情报告等全方位的舆情服务。
在公司的舆论治理中,练就内功,控制舆论,引导舆论,处理舆论,预防为第一,标本兼治,监控有力,应对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