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场呈持续、快速、大范围的“三高一低”态势,即网民规模高、增长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网民关注度高、网络传播速度快、网络舆论态势处于一种失控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网络传播手段高速发展,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使得网络负面舆情难以控制。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会对网民产生严重影响和冲击,给其自身及他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心理带来严重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化解、控制。

如何规避网络负面舆情风险

一、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做好舆情收集研判

针对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要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网民积极参与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运转高效协同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要在党委领导下设立舆情管理办公室(室),负责收集研判微博、微信等网络舆论场信息及有关部门、单位、个人、组织、媒体等有关信息采集汇总工作。同时健全部门内部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通过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流程、建立网上沟通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分析机制、建立舆情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建立舆情信息处理及反馈机制、建立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开展网上舆情收集、研判与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网络负面舆情发生风险,确保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常态化舆情信息监测、分析和研判机制,根据网上各种信息对网民舆论进行分类预测,对发现并分析出可能引发舆情事故或不良信息出现时及早进行预警和处置;建立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和舆情监测数据应用等先进手段分析网络舆情并开展科学研判,及时了解舆情发展趋势以及舆情处置情况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是预防和化解网络负面舆情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何规避网络负面舆情风险

二、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强化网络正面宣传引导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网络正面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正面回应网民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要加强对网民的思想引导和舆论引导工作,强化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和思想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网络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负面舆情问题;通过网络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网民辨别是非、抵制谣言、维护秩序及自我保护意识。

三、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制度,加强网络舆情信息预警分析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是避免和减少网络负面舆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制度,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标准管理体系,细化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流程,规范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行为。二是加强网络舆情信息预警分析,对网络舆情点进行及时发现防范处置。三是加强网络媒体运行管理,对网络媒体开展经常性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意见收集等工作,建立网络媒体新闻发布制度,确保网络媒体新闻发布信息公正、公平、合理。四是建立网络舆论风险防控机制,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技术防范、信息预警等方式建立网络舆情信息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网络舆情不扩散、不蔓延。

四、加强网上舆情舆情信息监测,健全网络负面舆情应急处置体系

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完善网上舆情信息采集与分析机制。一方面,要对网上舆情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和研判。通过日常采集、网上监测等多种方式进行舆情分析。另一方面,要对网上舆情信息及时梳理、实时掌握情况。对重要网络事件,要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必要时发布权威信息。建立健全舆情风险预警、研判机制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络舆论引导制度等相关规定。

五、加强对干部和网络舆论的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社会环境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一个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和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网上工作平台,使其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群众。此外,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引导也很重要。只有加强对网民科学、健康、文明、理性的上网习惯和方法进行教育劝导,提高广大网民上网技术素质和文明上网意识,促进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抵制网络谣言、抵制非法有害信息、抵制有害信息对社会危害性大、渗透力强、群众关注度高、负面影响大、具有一定危害和挑战性的不良信息传播渠道、平台和方法,从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对其工作生活产生的影响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对自身生活、工作及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做到不在网络上散布不良言论、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及视频并进行网上娱乐。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第二战场”积极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服务群众心理健康发展等全方位开展活动,使党员干部在网络环境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距离、增加彼此沟通交流方式方法与手段等重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8107794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bjlfggcm@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