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的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批“打酱油”的队伍。
多位短视频博主在网上表示,海天酱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的配料表不同。国内产品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国外产品不含。就这样,作为调味品行业巨头的海天味,正处于“双重标准”之争的风口浪尖。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海天味业近日三度否认“双重标准”。尽管如此,深陷公关危机的海天味业却在二级市场上被泼了一盆冷水。节后首日收盘股价下跌9.35%,截至10月12日,累计跌幅达12.16%,市值蒸发超460亿元。
有趣的是,水龙头掉了,朋友们都吃饱了。另一家以零添加产品为代表的调味品企业千和味业节后直接开涨停,成为海天酱油“双标”事件的最大赢家。这个结局也让零添加的概念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3天交460亿元学费
9月以来,随着短视频博主辛吉飞的一系列“海克斯科技”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爆红,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根部敏感的神经再次被拉紧。
“Hex Technology”一词来源于网络游戏,最初是指一种利用科技来控制魔法的技术。在辛吉飞的视频中,这个词用来特指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合成普通食品的方法,他也称之为“科技与努力”。
相关话题在发酵成热梗的同时,也引发了网友对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和食品安全的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下,海天酱油在被曝出“双标”传闻后,迅速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继续霸占社交平台热搜。
据网上消息,在日本、加拿大等国采购的海天酱油,产品配料表中只有水、大豆、小麦、盐等原料,而在中国采购的海天酱油则明确标注了多种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风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
针对这一“双标”问题,海天味业分别于 9 月 30 日、10 月 4 日和 10 月 9 日响应了 3 次。
在前两次回复中,海天味强调食品添加剂在各国食品制造中的应用广泛,公司产品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不高不低。在这起事件中,一些网民为了博取眼球,故意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给品牌泼脏水。
不过,除了对自家产品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进行整顿外,海天味还没有正面回应是否“双标”。回避真假的回复,加上字里行间的冷漠,不仅没有让网友买单,反而更激起了大家的怒火。
广告优质链接,就去【链99】友链网-安全-放心-高效! ×
对此,海天味业在最新公告中解释说,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含食品添加剂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这样的回应似乎在暗示,用于“双标”的两种海天酱油可能不是同一个档次或同一品种的产品。
行业协会也对海天香精在此事上给予了支持。中国调味品协会表示,支持受舆论影响的调味品企业,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出,网媒称海天出口的酱油不含添加剂,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简单地比较国内外不同档次和口味的产品是不公平的。
至此,真相似乎已经浮出水面,整个事件也该告一段落了。然而,网友的负面舆论对海天味业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海天味股价下跌9.35%。截至10月12日收盘,累计跌幅达12.16%,三天市值蒸发超460亿元。
海天酱油“双标”争议的实质是国内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因此,笼统地否定相关产品和品牌是不可避免的。不公平和理性。不过由于海天味开始搞公关言辞强硬,缺乏温暖,最终成为公关事故。
零加法是一个假命题
首领倒下,友商满员。在海天香精上演“市值消失术”的同时,另一家名为千和香精的上市调味品公司在节后首日直接开盘涨停。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千和味业在对外公布的信息中称,是一家专注于酿造优质健康调味品的股份制企业。在此前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千和味业也表示,目前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收入的50%以上。
海天酱油“双标”之争和二级市场两大调味品企业待遇问题,仍是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问题。随着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零添加概念的食品,这似乎正在成为资金的热点。
但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海天香精行业,还是行业协会,甚至很多评论此事的专家,都在不断的强调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在中国法律法规中,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泽、香气和口感,以及为保存、保鲜和加工技术的需要,添加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
早在2014年,我国就制定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并规定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海克斯科技》、《技术与恶作剧》等视频曝光的诸多问题,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范畴。这些违反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原则的行为,也是造成国内消费者“添加剂恐慌”的原因。 ”的由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按照正规标准生产产品,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当然,消费者想要追求零添加食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为食品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却能带来不可替代的效果。一味追求零添加食品的概念会给产品创新带来枷锁。
以海天酱油中添加的苯甲酸钠为例,它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众所周知,盐具有抑菌作用。如果酱油中不添加防腐剂,则需要为防腐剂预留更多的盐分,但这种情况也会增加一些淡味酱油的开发难度。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中,完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是很少见的。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000多种,按功能分为23类。虽然市面上标榜零添加的产品很多,但缺乏统一的标准。
以酱油行业为例,行业前5大厂家的酱油产品矩阵中包含零添加产品,但每个品牌对零添加的定义不同。
海天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三无”,不含甜味剂、防腐剂、味精;
千和酱油零添加产品“五无”,不含味精、色素、防腐剂、添加剂、甜味剂、增味剂;
李锦记酱油零添加产品“五无”,不含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
佳佳酱油零添加产品“四无”,不含防腐剂、食用香精、白糖、转基因大豆;
楚邦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四免”,不含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
“零添加剂”标签并不能证明根本没有食品添加剂,“干净”的配料表也不能代表产品的纯度。事实上,许多食品是用在最终产品中不起作用的酶和其他加工助剂生产的,因此它们没有贴上标签。
此外,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各不相同,有时只看产品成分表就会产生误解。比如,日本其实是添加剂使用大国,但在食品添加剂的标示上没有中国那么严格。很多时候,一个笼统的名词就够了,没必要一一列举。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零添加几乎是一个伪命题,这也是我国长期没有出台零添加标准的原因之一。这个概念甚至有被“中枪”的风险。
2020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0增”等字样不应该被标记。然而,两年后,《管理办法》仍未正式出台。
时至今日,零添加剂仍然是众多食品品牌打动消费者的关键词。然而,水可以载船或翻船。当更多的人对食品添加剂有了科学的认识后,这个标签可能会从人们想要的健康概念变成人人喊叫的营销骗局。
写在最后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海天味业的负面教材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面对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只有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才会走得更远更稳。
本文来自亿欧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8107794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bjlfggcm@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